
【除毛毛蟲】破壞園林植物又害人過敏的「毛毛蟲」,如何遠離毛蟲危害有撇步 !
破壞植物又害人過敏的「毛毛蟲」
毛毛在所有的害蟲裡面,可以說是大人、小孩都認識,卻又最害怕的其中一種害蟲。
不只因為柔軟、長條狀的外型讓人感到噁心,部分顏色鮮豔、長滿毛、刺的品種,
因為會引起大部人的過敏反應,更是令人害怕而盡量遠離牠們。
不只是人類懼怕毛毛蟲,植物更是害怕遭到毛毛蟲的侵襲,
例如「夜盜蟲」就有可能一夜之間將葉子啃食殆盡。
因此,無論農業、居家都必須好好面對毛毛蟲的侵擾問題。
毛毛蟲的腳很多,牠們是昆蟲嗎?
毛毛蟲其實就是「鱗翅目」昆蟲,也就是「蝴蝶類」、「蛾類」的幼蟲。
不過,因為毛毛蟲看起來有許多雙腳,令不少人感到疑惑,牠們究竟是不是昆蟲?
其實,毛毛蟲的腳只有前三對屬於真的腳,後面的幾雙腳都屬於「偽足」,
並不是真正的腳。大部分的毛毛蟲會有五對偽足,在經歷幾次脫皮變成成蟲後就會消失。
因此毛蟲只有六隻腳,確實是屬於昆蟲的。
如何分辨蛾類與蝴蝶?
蛾類與蝴蝶的長相無論幼蟲或成蟲都極為相似,一般人單從外觀很難準確的分辨牠們。
不過,除了蝴蝶為日行性、蛾類為夜行性之外,成蟲的外觀還是有方式可以簡單的分辨。
蝴蝶的觸角是棒狀的,沒有過多的分岔、絨毛,但蛾類的觸角則是如羽毛一般分岔。
雖然不適用於全世界的品種,但台灣可以見到蛾類與蝴蝶大多符合這項原則。
而幼蟲的辨識就更加困難了,很難以單一原則去判端種類。唯一能確定的是「不要輕易觸碰」。
常見的過敏元兇「黃毒蛾」
無論鄉間小路、行道樹或一般的雜草堆中,分布最廣的一種毛毛蟲莫過於「黃毒蛾」幼蟲了。
特別是常見的榕樹,是黃毒蛾喜愛的居住地。黃毒蛾本體為黑色,
背上有黃色、黑色的細直紋,因此也叫「雙線黃毒蛾」,頭部呈現橘黃色,
身體的每一節都有黑色的毛刺,就外觀而言實在挺可怕的。另一品種的黃毒蛾,
叫做「白斑黃毒蛾」,背部由黑、白、紅所組成。很多人在野外突然覺得一身癢,
或開始起紅疹,很有可能就是因為黃毒蛾的刺、絨毛沾到身上,進而引起的過敏反應。
而室內常出現一種黑色的毛蟲,是一種叫做「赤腹燈蛾」的幼蟲,
雖然全身布滿深色的長毛,卻沒有毒性,不至於引起如黃毒蛾一般嚴重的過敏反應。
毛蟲的天敵不只鳥類
鳥類會吃蟲,當然也包含毛毛蟲在內,這是一般人對於毛蟲天敵的認知。
不過,其實並非所有肉食性的鳥類都會吃毛蟲,畢竟許多種類的毛蟲全身布滿毒毛,
鳥兒也是避而遠之。只有少數品種能夠對抗毒毛,例如「杜鵑鳥」、「喜鵲」等,
便是專門捕捉毛毛蟲的鳥類。其他天敵包括,「螞蟻」、「寄生蜂」等。
其中,寄生蜂會將卵產在毛蟲體內,寄生其中獲取成長的養分,遭寄生的毛蟲最終會遭榨乾養分而死亡。
如何避免毛蟲孳生
家中庭園若有植栽,特別是一些好吃的葉菜類或果類,難免會有毛蟲出現,
實在很難預防。可以嘗試在植物上噴灑辣椒水、苦楝油或使用矽藻土,避免毛蟲啃食;
又或使用紗網覆蓋,降低遭產卵的機會。偶爾誤入室內的毛蟲,若只有幾隻就不用太擔心,
用掃把掃掉就可以了。但若是毛蟲的數量突然暴增,即便只是在室外都務必好好正視,
畢竟室外數量一多,很快就有可能蔓延室內。首先要找出孳生源頭,針對源頭做出處理。
若使用藥劑請務必謹慎挑選,畢竟藥物不僅可能傷害植物與人體,
也可能傷害毛蟲的天敵,甚至造成抗藥性。
建議諮詢專業的除蟲公司,找尋最適合的防治法,而非胡亂用藥最後一發不可收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