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空氣汙染問題對健康的威脅
空氣汙染的影響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數據,空汙已經成為全球健康的一大威脅。其中,細懸浮微粒(PM2.5)被列為一級致癌物,對人體的影響包括:
- 呼吸道感染
- 心血管疾病
- 中風與肺癌
- 加重慢性呼吸道疾病
我們每天都無法避免接觸空氣,因此減少空汙帶來的健康風險尤為重要。
空汙的來源與防治
空汙的來源分為戶外與室內。戶外空汙主要來自:
- 交通廢氣
- 工業排放
- 自然因素(如沙塵暴)
室內空汙則包括建材釋放的甲醛、二手煙及不當使用的燃料。
應對空汙的建議
面對空汙問題,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:
策略 | 具體方法 |
---|---|
個人防護 | 佩戴合適的口罩,避免高峰時段外出。 |
居家改善 | 使用光觸媒淨化技術,保持室內通風。 |
社會層面 | 支持綠色能源與節能減碳政策。 |

兒童、老人更易受空氣污染影響
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層面廣泛,從細微的生理變化,到明顯的症狀,如氣喘、咳嗽、胸痛或胸悶等。
哮喘或呼吸系統慢性疾病患者,接觸到空氣污染物時,病情容易加劇。雖然受影響程度因人而異,但所有年齡層都會受到惡劣空氣品質的影響,尤其是兒童與長者,他們的健康風險更高。
空氣污染對兒童的影響
兒童的免疫系統尚在發育中,對環境中的有害物質更加敏感。長期暴露於污染環境可能會引發或加重哮喘、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,影響其生長與發育。
空氣污染對老人的影響
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,免疫系統較弱,容易受到空氣污染影響。研究指出,長期暴露於高濃度的空氣污染中,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顯著增加,嚴重時甚至可能引發中風或肺部疾病。
建議措施
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,特別是兒童與老年人更需防護。我們應加強對這些群體的保護措施,並提升公共場所的空氣品質,降低污染暴露風險。以下是幾項建議:
- 減少戶外活動:兒童與老人應避免在空氣污染嚴重時段外出,如早晨交通高峰或工業排放高峰時段。
- 提升室內空氣品質:家庭可安裝空氣清淨設備,或採用光觸媒淨化技術,減少室內污染物。
- 推動綠化與節能政策:社會應推動城市綠化計劃,並鼓勵使用低排放能源,以改善空氣品質。

路樹也可能是空汙兇手!
造成空汙的物質可以是固態顆粒、液滴,或是氣體;污染物可能來自人為活動,也可能是天然來源。
人類活動主要產生的污染物包括硫氧化物(SOx)、氮氧化物(NOx)、氯氟烴(CFCs)等,這些通常來自於電廠、工廠煙囪、焚化爐、汽機車排放以及焚燒物品。
此外,火山活動、野火和沙塵也是自然產生的污染來源,因此空汙並不完全來自於人為因素。
路樹也可能成為空氣污染源
除了人類活動,某些植物也可能是空汙的來源。例如,白楊、柳樹和橡樹等常見於校園、公園的樹木,會排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。當這些有機化合物在高濃度下與其他污染物結合時,可能會加劇空氣污染問題。
因此,在選擇園藝植栽時,應該謹慎考慮植被種類,以減少對空氣品質的負面影響。
建議措施
為了改善空氣品質,我們應該關注並減少所有可能的污染來源。以下是幾點建議:
- 選擇低排放植物: 在園藝與綠化設計時,避免種植高 VOC 排放的植物,如白楊、柳樹與橡樹。
- 加強監控工業排放: 監測並規範工廠與焚化爐的污染排放,以減少有害物質釋放至空氣中。
- 推動環保交通: 鼓勵使用低排放或電動車,減少汽機車廢氣對空氣品質的影響。

人體清淨機?懸浮微粒可能堆積肺中
懸浮微粒是空氣中微小的固態或液態顆粒,其來源可以是自然生成,例如火山爆發、森林火災等。
其中,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物質,稱為可吸入顆粒物(PM10);直徑小於2.5微米的,稱為細顆粒物(PM2.5)。
懸浮微粒會在空氣中停留許久,且可被人類吸入體內,聚積於氣管、肺部中,對健康構成威脅。
其中,PM2.5更為危險,因為它不僅能深入肺部,更能穿透肺泡進入血液循環,進一步影響心血管健康。
懸浮微粒的來源
懸浮微粒的來源多樣,除了自然的火山爆發、森林火災外,還有許多人為因素,如工廠排放、汽機車尾氣等。
這些微粒不僅影響空氣品質,也對人體健康構成重大威脅。
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影響
懸浮微粒,尤其是PM2.5,能夠深入肺部,並且穿透肺泡進入血液,可能導致:
- 心血管疾病 – 增加動脈硬化風險,提高心臟病發作機率。
- 呼吸系統疾病 – 誘發氣喘、慢性阻塞性肺病(COPD)等問題。
- 肺部感染 – 長期暴露可能導致慢性支氣管炎。
- 癌症風險 – 增加肺癌與其他呼吸道癌症的可能性。
如何減少懸浮微粒的影響
為了減少懸浮微粒對人體的影響,建議採取以下措施:
- 減少戶外活動: 在空氣污染嚴重的時段(如交通高峰期)避免外出,特別是老人與兒童。
- 提升室內空氣品質: 在家中使用空氣清淨機或光觸媒淨化技術,有效降低PM2.5濃度。
- 推動環保措施: 參與減少車輛排放與工業污染控制,共同維護良好空氣品質。
了解更多關於懸浮微粒的影響,並採取措施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。

空氣汙染自我防護效果最佳
面對空氣中各式污染物的威脅,除了政策面的限制工廠、車輛排放,個人更是自我保護的最前線。
雖然個人無力改變戶外惡劣的空氣,但只要維持室內空氣品質,外出做好個人防護,還是能達到減少傷害的效果。
平時多注意以下 4 要點,便能有效預防空汙所帶來的傷害:
1. 配戴口罩
在疫情期間,大家都被要求在室內必須配戴口罩,但別忘了戶外也可能潛在空汙威脅,空氣不佳時請配戴口罩出門,並盡可能使口罩與臉部密合。
2. 避免出入尖峰時段路段
上下班等尖峰時刻的馬路車水馬龍,空氣更是一片霧濛濛,如果無法避免在期間於馬路邊滯留,那還是請戴上口罩保護自己的呼吸道健康。
3. 入室內首要做清潔
戶外進入室內時,應洗手洗臉、清潔鼻腔,將一天在外所累積的髒污都洗淨。清潔鼻腔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有點可怕,但不妨試試用食鹽水沖洗。
4. 門窗開關有學問
雖說開窗或開門「通風」降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很重要,但有時候戶外空氣可能更糟,這時候適當關閉門窗才是正確的選擇,並且使用空調系統與空氣清淨機做搭配,才能讓室內空間更加舒適、健康。
若你想進一步了解居家空氣改善的做法,推薦閱讀:如何在家中輕鬆淨化空氣:10個實用技巧,內含多項簡單有效的改善建議,幫助你打造清新健康的生活空間。
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,保護自己免受空汙的危害,讓每一天都能健康呼吸。

【光觸媒除甲醛】自我防護,打造健康居家環境
面對空氣中的各種污染物,除了政府管制工廠與車輛排放外,個人更應積極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健康。雖然無法改變戶外的空氣品質,但只要維持室內空氣品質,並做好個人防護,就能有效降低污染對健康的影響。
以下4項建議,可幫助您有效防範空氣污染,減少對身體的傷害:
1. 配戴口罩,阻擋有害物質
在疫情期間,大家習慣了戴口罩,但在空氣品質不佳的日子,仍應維持這個習慣。口罩能有效阻擋空氣中的懸浮微粒,減少污染物進入呼吸道,建議選擇密合度較高的款式。
2. 避免暴露於高污染環境
上下班尖峰時段的馬路車流密集,空氣品質通常較差。建議減少在車流量大的地區逗留,並選擇空氣較好的時段外出,以降低污染物的吸入量。
3. 進入室內,立即清潔
回家後,應先洗手、洗臉、清潔鼻腔,以去除附著在身上的空氣污染物。使用溫鹽水沖洗鼻腔,有助於減少懸浮微粒對呼吸道的影響。
4. 控制門窗開關,搭配室內空氣淨化
適當通風可降低室內二氧化碳濃度,但若戶外空氣污染嚴重,則應適時關閉門窗,並搭配空氣清淨機使用。然而,單靠通風與空氣清淨設備,無法徹底去除甲醛等有害氣體,建議採用光觸媒技術來分解污染物,打造長效潔淨空氣環境。
如何有效去除甲醛?
如果您發現室內仍殘留甲醛味道,或裝潢後空氣品質無法改善,建議採用光觸媒除甲醛技術,透過專業施工徹底分解污染源。您可以參考這篇 【光觸媒除甲醛】完整攻略|費用、施工流程、效果解析,深入了解施工流程與效果評估。
想了解更多收費標準與預算規劃,也可延伸閱讀:除甲醛費用,協助您做出最適合的選擇。
立即行動,讓家人遠離空氣污染
採取適當的防護措施,維護室內空氣品質,才能確保家人健康。如果您希望從根源解決甲醛問題,歡迎立即預約除甲醛服務,由專業團隊為您打造安全無毒的居家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