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除印度穀蛾】家裡飛來很多小飛蛾,該用什麼方式才能有效防治印度穀蛾 !
消滅害蟲,首先辨認品種
一旦在室內發現好幾隻小黑蛾四處亂飛,或停留在墻面上,
你可能會以為牠是常見的「衣蛾」;其實,除了衣蛾外,
室內經常出現的飛蛾種類除還有「印度穀蛾、杏仁蛾」等兩種;
遠遠看,印度穀蛾、杏仁蛾的外型有點像衣蛾,
但兩者與衣蛾的習性、食性或繁殖方式都不一樣,
所以先確認蟲種,才能有效防治。因為印度穀蛾繁殖很快,
若放任不管,讓牠們到處產卵,不消幾個月,家中就會面臨嚴重的穀蛾蟲害。
印度穀蛾其實不來自印度!
印度穀蛾,又稱「印度穀螟」、「封頂蟲」,俗稱為「麵粉蛾」,
是一種普遍分佈於世界各地之積穀糧倉的害蟲,白話來說,
就是「穀倉中的害蟲」。雖然名為「印度」,卻不來自印度,
而起源於歐洲地區,現已分佈全球各地。
印度穀蛾成蟲身長約 5~10 mm,頭、胸部呈灰褐色,腹部呈灰白色,
看似瘦瘦長長的小飛蛾,展翅後寬可達約 13~20 mm;
翅膀分前、後翅二節,前翅狹長,接近頭胸的翅膀基部呈乳白色,
約占翅膀長度的 1/3,其餘部位則呈褐色;後翅呈灰白色,
翅膀後緣則有著長短不一的短鬚。成蟲負責繁衍後代,
壽命僅有短短的十多天;雌成蟲體型較雄成蟲大。
壽命短暫,但繁殖速度極快
印度穀蛾的卵呈乳白色長橢圓形,一端呈微尖狀,
只有約 0.3 mm 大小,表面略帶光澤。卵一旦孵化,
幼蟲就會開始取食牠們周圍的食物,
受污染的東西通常會留下帶有絲綢般的織帶,是牠們吐絲的痕跡。
印度穀蛾一年發生 4~6 代,平均 1~1.5 個月走完一代。
氣溫越溫暖時,世代數會越多,有時可多達 7~8 代。一般情况下,
卵產出後約 2~14 天會孵化,幼蟲期約 22~35 天,
接著會結蛹進入蛹期,時長約 7~14 天,
最後羽化成蟲,壽命約 8~14 天。
危害主要來自於幼蟲
印度穀蛾有著特別的習性:成蟲不取食,只喝水,
所以主要的危害來自幼蟲。成蟲將蟲卵產在糧粒表面或包裝品縫隙中,
幼蟲潛伏在內部取食。幼蟲會大量地吐絲,
使得糧食包裝內部變得潮濕、容易發霉,
並且排放大量帶有臭味的紅色糞便,是許多地區的主要糧食害蟲。
印度穀蛾成蟲會四處飛行產卵,所以光是清除幼蟲甚至孳生源,
往往不能根除蟲害。牠們會四處尋找新的孳生源,使得問題持續復發。
無法使用一般殺蟲劑,阻斷源頭才有效
因為印度穀蛾多半生活在糧食堆中,當家中、穀倉面對此蟲危害時,
絕對不能使用大家面對害蟲時,習慣使用的殺蟲劑。
儘管這類殺蟲劑大家都能輕易購買使用,也確實能殺死大部分害蟲。
然而,這類化學藥劑多半對人體健康有害,
不被允許用於食品加工場所中,遑論是直接接觸我們的食物了。
和防治各種害蟲一樣,避免製造印度穀蛾的繁殖空間,
仍是防治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。將穀類、麵粉等物品妥善收好、密封,
除了能防治印度穀蛾,也能防止糧食發霉,避免黴菌威脅人體健康。
平時注意環境衛生,定期打掃清潔,
清除可能的孳生源、確實安裝紗網等物理防治措施,
阻止室外飛蟲入侵。做好日常的環境管理,是防治印度穀蛾的第一步。
適時尋找專業協助,避免擴散
當貯藏的糧食受印度穀蛾威脅時,不妨考慮尋求專業協助,
由專業的防治團隊,會藉由對居家空間進行徹底的環境調查,
可以精準找出潛在威脅、評估風險,進而建立解決方案,
擬訂防治對策。專業的害蟲防治團隊,會根據調查結果,
擬定防治計畫,透過不斷驗證與改善,確保防治計畫持續有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