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『除螞蟻』花園裡有很多螞蟻築巢,螞蟻是害蟲還是益蟲 ?
是害蟲也是益蟲
螞蟻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小昆蟲,無論室內或野外都可以不經意地與牠們巧遇,
單獨一兩隻出現時沒有什麼殺傷力,然而一大群出沒時也很干擾生活,
是很麻煩的一種居家騷擾性害蟲。螞蟻雖然不會傳染疾病,
但有些種類會咬人,例如居家最常見的種類,捏碎後有股臭味的「黑頭慌蟻」,
不但會主動咬人,被咬了還會痛上好幾天。不過野外的螞蟻卻不一定有害,
有些種類會採集花蜜,協助植物順利授粉結成果實;在土裡鑽動時,
與蚯蚓一樣可以達到鬆動土壤的效果,讓植物的根可以生長得更順暢;
部分種類甚至是農業害蟲的天敵,例如「竹筒蟻」會捕食甘蔗螟蟲,
可以說是甘蔗田的守護者,替有機栽培開了一扇窗。
擁有獨特的「社會性」
螞蟻與其他昆蟲最大的不同莫過於牠們一出身就決定的腳色,
不同腳色有不同的樣貌與職責,分別為「蟻后」、「雄蟻」、「工蟻」。
蟻后在蟻群中負責產卵,體型比其他夥伴大上許多
擁有一雙翅膀,但在交配後就會將翅膀拔掉。
雄蟻在蟻群中只負責交配,且在交配不久後就會死亡。
在幾種不同腳色中,數量最多的是工蟻,
牠們是不具生殖能力的雌蟻,在蟻群中負責清潔、打掃與照顧年幼螞蟻,
年紀大一點的工蟻還要分擔出外覓食的工作,簡單來說牠們就是「做工的蟻」。
某些品種的螞蟻還會有「兵蟻」,牠們大多擁有較大的頭部與強壯顎部,
不單要扛起防禦的工作,還要幫其他夥伴把過度堅硬的食物粉碎,處理得更好食用。
以氣味溝通,以味道找路
螞蟻不向人類可以用言語溝通,但牠們發展出了「氣味溝通」。
當外出尋找食物的工蟻發現食物時,牠們會像糖果屋中的漢賽爾一樣,
在回家沿路上留下費洛蒙作為記號,其他的工蟻便依循著這個味道紛紛前往食物的所在地,
這也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會看到成堆的馬蟻排成一直線,像一列火車般的往前進。
而蟻后所散發出的味道則是會不斷提醒工蟻要回到巢穴中照顧蟻后,
當蟻后死亡不再散發出費洛蒙時,蟻群中就會產生出新的蟻后,確保整個族群能夠繼續繁衍。
讓黑螞蟻回家!
琉璃蟻,一般會稱作黑螞蟻,牠們原本是台灣農園中常見的一種螞蟻,
近年來隨著物流發達也跟著進到居住環境中,夏季、秋季最為猖獗,
密密麻麻的出現在屋內,造成非常大的困擾。關於防治黑螞蟻,
重點不再於趕盡殺絕,而是讓牠們回到野外,畢竟牠們屬於台灣原生種,
在生態平衡中扮演重要的腳色。要注意家中庭院是否有堆積過多不必要的雜物,
包括沒在使用的棚架、水管,這會是黑螞蟻進入家中的管道之一,另外室內也可以使用黃光的燈泡,
減少黑螞蟻因為趨光性進入屋內的機率。當然,若是家中的黑螞蟻已經猖獗到一發不可收拾,
怎麼樣也減少不了,還是建議尋找專業公司協助,別胡亂的噴灑藥物,畢竟在外奔波的都只是一部份的工蟻而蟻。
十大入侵物種:紅火蟻
紅火蟻源自於南美洲,是林務局認列的十大入侵物種之一。紅火蟻的種小名叫做「invicta」,
這個拉丁文詞彙象徵無敵與未被征服,完美地闡述了牠們可以適應幾乎所有環境的侵害程度。
遭紅火蟻咬螫傷會有灼傷般的疼痛感,傷口會出現膿包與水泡,部分人會有嚴重的過敏反應,
最嚴重會導致昏迷。此外紅火蟻對於當地原生種的螞蟻、蚯蚓也會有滅絕性的影響,
防治工作顯得格位重要。台灣在2003年首度發現紅火蟻的蹤跡,
一度滅絕卻又在2017年被發現,物種入侵在國際交流頻繁的現代更加地難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