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【文資IPM管理】多領域的統合難度高:文化資產保護需要IPM管理
近幾年常被拿出來討論的文化資產可以分為兩大類別,例如表演藝術或工藝等等屬於無形文化資產;而古蹟、古文物或遺址等等,則屬於有形文化資產。無論屬哪一類別,都是每個文化中重要的資產,乘載了時代的記憶與族群的底蘊。然而文化資產的保存並不是那麼容易,從天災到人禍,或是任何一個小細節沒注意好,都有可能使寶貴的文化資產毀於一夕之間。比如說此篇文章所討論的有形文化資產,在保護與維護上就必然會面對「溫濕度控制」以及「害蟲」的問題。
近幾年常被拿出來討論的文化資產可以分為兩大類別,例如表演藝術或工藝等等屬於無形文化資產;而古蹟、古文物或遺址等等,則屬於有形文化資產。無論屬哪一類別,都是每個文化中重要的資產,乘載了時代的記憶與族群的底蘊。然而文化資產的保存並不是那麼容易,從天災到人禍,或是任何一個小細節沒注意好,都有可能使寶貴的文化資產毀於一夕之間。比如說此篇文章所討論的有形文化資產,在保護與維護上就必然會面對「溫濕度控制」以及「害蟲」的問題。
IPM(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)管理是一種綜合性的害蟲管理方法,強調在農業、園藝和其他作物保護領域中的綜合性控制策略。與傳統的單一防治手段不同,IPM管理將多種方法結合應用,包括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、化學防治以及文化措施。 首要目標是預防害蟲、病原體和雜草的發生,減少對環境的衝擊並最小化農業產品的損失。IPM管理強調生態系統的平衡,通過促進天敵的存在來控制害蟲的數量,同時降低對化學農藥的依賴。
無論東方、西方的家庭中,「花椰菜」或者「青花菜」都很經常出現在餐桌上,是一種幾乎人見人愛,非常受歡迎的蔬菜。一般我們說的花椰菜其實所指的是白色的那種,而綠色的則稱為「青花菜」。它也被稱作是最健康、最營養的蔬菜之一,其中具有多項抗氧化的物質,包括「類胡蘿蔔素」、「葉黃素」、「葡萄硫素」、「葉酸」等等。除此之外,人體所需的「鉀」與其他多項維生素也都可以從花椰菜獲取,再加上它低熱量的特性,使花椰菜成為新一代的減肥好物。
菇菇種植並非易事,這項工作擁有著不少挑戰性。雖然香菇、木耳、洋菇或金針菇是美味佳餚的重要材料,深受各式料理愛好者喜愛,但種植它們絕非輕鬆。與普通蔬菜不同,這些菇類是真菌,需要在潮濕陰暗的環境中生長。然而,這樣的環境正好迎合了昆蟲的喜好。各式各樣的蟲害可能影響香菇等菇類的生長,尤其是對蟎類、蠅類和跳蟲的擔憂最為突出。這些害蟲可能從室外飛入菇舍內,產卵或汙染最初的菌包。因此,有效管理菇舍的害蟲問題至關重要,稍有疏忽可能導致整個菇舍受損。保護香菇和其他蘑菇品種免受害蟲侵害,對於確保豐收至關重要。有效控制害蟲的入侵,是菇農需要持續關注與應對的重要課題。
在園藝種植中,蟲害問題是常見的挑戰,尤其在台灣潮濕溫暖的氣候下,蟲害繁殖得更為嚴重。了解黑翅蕈蚋的特性和習性黑翅蕈蚋喜歡在潮濕、腐爛的環境中繁殖,尤其偏愛室內盆栽或溫室周圍。這些微生物的存在不僅會妨礙植物的成長,更可能影響植物的根系,進而影響植物的營養吸收。解決方案與專業技術控制黑翅蕈蚋除了保持植物環境的乾燥外,引進新技術也是重要的解決之道。信息素和引誘劑搭配陷阱能夠有效控制黑翅蕈蚋的數量,減輕其對植物的影響。預防措施與警示除了監控植物環境外,定期檢查和預防措施也是避免黑翅蕈蚋繁殖的有效方法。增強盆栽土壤的排水性,保持環境良好的通風,都是減少黑翅蕈蚋孳生的重要步驟。
蛞蝓是一種常見的軟體動物,喜歡在潮濕的環境中活動,尤其是花園或菜園裡。雖然它們本身對人類並不具傷害性,但卻可能對植物造成損害。蛞蝓以嫩葉、嫩芽為食,這意味著它們可能會咬食你栽種的蔬菜或鮮嫩的植物。除了這些,蛞蝓在植物葉面留下黏液的痕跡,有時會引起一些不方便。一般而言,蛞蝓雖然可能在一些植物環境中造成損害,但它們在自然界的角色是幫助分解有機物質,幫助土壤中的生態平衡。如果你發現蛞蝓對你的植物造成了問題,可以考慮使用環保的方式來控制它們的數量,以保持你的花園環境和諧。
來自日本的抗菌、消臭技術,說到抗菌與消臭,最廣受討論的一項技術絕對是「光觸媒」。這項技術最早可追朔至1970年代的日本,由日本東京大學的藤島昭博士團隊所發表,關於二氧化鈦與光之間作用的研究。緊接著開始有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陸陸續續展開,但光觸媒在「除臭」與「抗菌」的領域上大放異彩,卻是直至1980年代。
Covid-19疫情下更受考驗的「生物醫療廢棄物」處理,對於一般人來說,「生物醫療廢棄物」是一個有些陌生的名詞,明明每一個字都看得懂,可是卻說不出它究竟是什麼。簡單來說,它指的是一系列在醫療、實驗或工業中所產生之有害或有危險的廢棄物。會「致癌」或是具有「毒素」的廢棄物稱作「基因毒性廢棄物」;有可能刺傷、割傷人的,包括針頭、手術刀或一些玻璃器具等等,歸類為「廢尖銳器具」;沾染到血漬、病菌或接觸屍體等,具有疾病傳染風險的廢棄物則稱作「感染性廢棄物」。
說到有機汙染物,第一瞬間想到的大多會是工廠廢水、船隻漏油等等,這一類會被新聞媒體大幅報導,會直接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的重大汙染事件。不過,真正危害人體的卻是一些生活中形影相隨、早晚相依的汙染物,它們多半不容易被察覺,卻有可能「致癌」、誘發「突變」或造成「畸形」,嚴重性相當高。大自然中本來就會產生一些對人體有害的有機物,例如「黃麴毒素」、「胺基甲酸乙酯」等等,屬於天然的有機汙染物;而多半的有機汙染物都是伴隨人類科技產生,包含清潔劑、染劑與塑膠等等, 部分物質還會再產生二次汙染物,例如新屋裝潢最常見的「甲醛」。
室內空間一向最麻煩的就是異味問題,有時候家裡已經打掃得很乾淨了,也沒有囤積未丟的垃圾,卻還是有些悶悶臭臭的味道,真的令人覺得很委屈。臭味可能有很多原因,例如濕氣造成的黴菌滋生,人或寵物踩地時沾黏的汗垢、油垢等,都有可能是些許臭味的源頭。針對分解臭味,「光觸媒」這項新興科技正好可以派上用場,只要有光的地方就可以有良好的效用。此外,光觸媒也擁有滅菌的功用,對於疫情肆虐的現代,顯得相當實用。
近幾年來,「光觸媒」一詞越來越普遍出現在生活中,最常耳聞的應用有空氣清淨機、消臭噴霧、捕蚊燈、除甲醛、防霉等等。光觸媒的應用跨足各領域、各種商品,不禁讓人感到疑惑,它究竟是什麼樣的東西,又有什麼樣的功能,足以跨界各式琳瑯滿目的商品。光觸媒應用主要可以分為三個部分「抗菌」、「消臭」、「淨化」與「抗汙」。
光觸媒系列產品誘人的部分,不光是「無毒」、「無味」,更包括它的施工簡單,可以廣泛應用在各種場所。但是,它其實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功能,那就是「抗菌」「除病毒」「防黴菌」。光觸媒產品不只能阻擋黴菌滋生,同時還具有殺死病毒、細菌的能力,能夠效消滅「A型流感」、「大腸桿菌」等等的病菌。在疫情之下,光觸媒的消毒功用想當然的,也再度被提出廣泛的討論與應用,日本也有說法證實光觸媒對於「新冠病毒」也有效果 !
由於住宅和商業建設本身成為抗菌抗病毒的環境,將可擺脫日常殺菌、消毒、除臭工作的勞動與壓力,針對室內的空氣,更可提供全年度的循環淨化作用,降低因空氣中有害物質,例如甲醛等產生的不適。